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华力创通(300045)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4-12-31
信息来源2024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卫星应用领域
  卫星应用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重点,被列为“中国制造 2025”航空航天装备领域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及政策支持下,我国卫星导航、卫星通信等相关产业规模呈现增长态势。
  1.1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
  自2020年北斗三号成功组网以来,我国相继出台《“十四五”规划》《关于大众消费领域北斗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等多项政策,以促进北斗在交通运输、公安、能源、应急、自然资源等行业的应用。随着北斗产业化应用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北斗系统在众多行业领域实现深度应用、规模化发展。
  2024年7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遴选的通知》,通知提出要促进北斗设备和应用向北斗三代升级换代,围绕大众消费、工业制造和融合创新三个领域开展试点城市遴选工作;加快在汽车、船舶、航空器、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推广北斗应用,鼓励扩大重点营运车辆等北斗搭载比例,引导船舶装载北斗,扶持航空器领域企业开展适航设备研制攻关和应用。在大众消费领域,以智能手机等为重点,2024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1.39亿部,超过98%支持北斗定位。在政策鼓励下,随着试点的逐步落实、北斗换代的逐步推进,北斗产业有望迎来更高规模增长。
  2024年9月,工信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等五部门发布《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发展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电动自行车产品,新增北斗定位、实时通信功能。据经济日报显示,我国是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大国,国内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规模以上企业生产4228.1万辆,近5年产量年均增速为12%。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人民群众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北斗定位和通信功能被纳入电动车强制性标准,这一政策为北斗应用开拓出一个潜力巨大的全新市场,有望驱动产业规模迎来显著增长。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362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7.0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5.5%,达到1611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0.04%。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7.79%,达到3751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达到69.96%。
  据国家有关部门研究测算,到2025年,在国计民生重点行业领域,北斗将实现全面覆盖及规模化应用,在大众消费领域将实现北斗普及应用,北斗兼容应用覆盖率达到90%以上。伴随北斗核心技术体系的持续迭代突破,以及应用场景从传统行业向智能交通、精准农业、智慧城市管理、无人系统协同等新兴领域的深度渗透拓展,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正以技术创新与场景深化的双轮驱动模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产业生态的辐射效应与商业价值正进入加速释放期。
  1.2卫星通信
  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其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增长引擎之一,体现了我国对包括卫星通信在内的商业航天产业的高度重视,提升了卫星通信行业的政策地位,为行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目前,我国已建成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覆盖区域主要为中国及周边、中东、非洲等相关地区,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部分海域,可于覆盖范围内实现移动通信服务。
  2024年3月,据媒体报道,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国际电信联盟批准,取得E.164码号(882)52及E.212码号(901)09,分别作为天通卫星业务的用户拨号码号和网络识别码号。本次获批国际码号资源后,中国电信可面向“天通一号”卫星覆盖区域的国际用户提供手机直连卫星通信服务,随着天通卫星移动业务实现国际化运营,将推动卫星通信产业链需求进一步释放。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卫星互联网建设。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强化新型基础设施,深入推进5G、算力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千兆光网等建设,前瞻布局6G、卫星互联网、手机直连卫星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一箭多星技术实现多项里程碑突破,卫星发射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为加速低轨卫星建设奠定基础。我国规划了多个万星级别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其中“GW星座”计划打造由1.3万颗卫星组成的中国星链主体,“G60星座”远景规划部署超过1.5万颗卫星,“鸿鹄-3星座”计划在160个轨道平面上发射共1万颗卫星,三大星座合计规划卫星数量超过3.6万颗。2024年,长征六号甲火箭成功实施“千帆星座”一箭18星堆叠发射、捷龙三号火箭于9月24日在山东海阳近海海域完成一箭八星发射,显著降低任务成本。一箭多星技术突破推动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进入新阶段。
  2024年6月6日,海南商发二号工位竣工,将带动发射成本逐步降低、发射效率显著提升。2024年11月30日,该工位首次发射长征十二号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送入轨道,验证了其支持低轨卫星发射的能力。海南商发通过双工位协同,可实现“多型号并行测试、多任务交叉发射”,预计2025年形成“月月有发射”的高密度态势。
  随着一箭多星技术不断突破,及发射场的基础设施扩展,对实现我国在2027年前完成3900颗低轨卫星部署、2030年突破6000颗的目标提供支撑,进一步推动我国低轨卫星发展。
  随着未来低轨卫星组网,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的应用场景得以拓展,除了现有的航空、航海、偏远地区、应急救灾等场景,未来还将在物联网、移动业务、中继回传、企业网络等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卫星通信作为国家重要的信息基础建设,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2.仿真测试
  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仿真测试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前沿科技行业,在高科技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仿真测试通过精准模拟复杂多样的条件,为产品的开发与测试构建了高效且安全的环境,保障产品在实际运用中的卓越性能和高度可靠性。仿真测试凭借其显著的成本效益优势、出色的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不仅在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国防电子等军队国防工业领域成为不可或缺的支撑,而且在能源、电力、高铁、智能制造等民用高科技行业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的高速推进,各行业对计算机仿真的需求持续增长,促使全球计算机仿真市场呈现出稳健增长的良好态势,预计到2025年,中国计算机仿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3000亿元大关。
  我国高度重视高端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作为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的关键支撑技术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推动计算机仿真行业前行。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中提到,计算机仿真从工业生产和教育培训两个重点方面实现结合。“十四五”期间,国内主要省份纷纷制定计算机仿真行业发展目标,山西省积极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5G+互动教学模式,辽宁省则着力培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在产业升级迫切需求与国家政策的精准引导下,计算机仿真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教育、科研等众多领域,尤其是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如航空装备、卫星应用、轨道交通等领域,凭借其显著缩短研发周期和降本增效的优势,已成为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
  随着我国各产业科技水平稳步提升,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产品设计、增强安全性等诉求愈发强烈,越来越多的产业逐步认识到仿真测试的价值,这将促使仿真测试向新应用领域拓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在既有需求的持续拉动以及新兴产业不断催生的新需求推动下,仿真测试行业将延续增长态势,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3.雷达信号处理
  在当今全球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已然成为现代化战争显著特征的大背景下,雷达作为现代战争中的“千里眼”,无疑是当下电子战和信息战的核心装备。而现代雷达的目标检测和抗干扰处理基本都在雷达数字信号处理阶段完成,是现在雷达装备的核心所在,并向人工智能化阶段迈进,是雷达装备的“大脑”。
  在我国,雷达信号处理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国防军事领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众多国家纷纷持续加大国防预算投入,间接推动军事雷达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据 MarketResearch 预测,全球军用雷达市场规模预计会从2020年的 140亿美元攀升至2025年的 174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4.4%。
  新型战斗机、舰艇、导弹防御系统等军事装备对先进雷达有着强劲需求,军事雷达需求的不断增长带动着雷达信号处理市场规模稳步拓展。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院预估,2020 -2025年我国军用雷达整体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11%,到2025年将达到 565亿元人民币,未来的增长前景令人乐观。
  4.无人系统
  无人机是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关键核心,凭借其灵活便捷、高效智能的特性,无人机正逐步改变着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成为推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引擎。
  低空经济是指依托于低空空域,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经济形态。自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纳入国家规划以来,其战略地位不断攀升。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低空经济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国家层面为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1月,《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新阶段;同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对“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其中着重提及“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新华社报道,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注册无人机超60万架,无人机总数较去年年底增长48%。截至2024年8月,超1.4万家无人机企业持有现行有效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超22.5万人持有无人机操控员执照。经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我国低空经济正步入快速成长的新阶段。
  在军事领域,无人机在侦察监视、目标指示、精确打击、电子战、认知战、舆论战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果,无人机应用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器装备无人化已是现代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无人机行业与其他产业跨境融合持续深化、以及现代战争武器装备无人化趋势的共同推动下,无人系统行业不断被注入新的活力与潜力,正朝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大步迈进。
  5.国防军工
  “十四五” 规划对国防和军事现代化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加速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以及智能化武器装备的发展。在2027年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坚定不移的背景下,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装备总量发展空间较大,国防军工行业整体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提出必须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深入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2024年11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发布《军队装备保障条例》,强调要全面聚焦备战打仗,深刻把握装备保障工作的特点规律。
  地缘政治冲突不断,促使全球国家军费开支持续增长。中国作为重要军事大国,为提升国防实力,近年来国防开支呈稳步增长态势。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国防支出预算约达1.55万亿元,而到了2024年,这一预算规模攀升至约1.67万亿元,同比增长率为7.2%。国防预算的稳定增长有效拉动军品需求。从资金支持层面看,国防预算的稳定增长为军工行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为其实现稳健、高质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核心战略积极部署经营工作,上半年实现了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下半年,部分项目产品交付时间被动推迟,交付周期延长,未能在预期时间内转化为营业收入。2024年下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导致2024年全年产生亏损。
  2024年,公司紧跟国家战略导向,优化经营战略,积极提升质量,严格控制成本,主动优化架构;国际业务实现新突破,民品业务和重点战略方向积极布局,经营现金流稳健充足,在主营业务方向上均取得一定成果。
  1.卫星应用领域----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突破方向,产品及服务品质稳步提高 公司作为国内少数同时掌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紧密贴合国家航天发展战略,在卫星应用领域深入布局,投身北斗导航、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的系统建设,开展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的先期探索,已构建起“芯片+模块+终端+平台+系统解决方案”的产业格局。全国产化的自主产品和体系化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应急管理、地灾监测、交通运输、民用航空、国防装备等多个领域,公司产品及服务品质逐年稳步提升,以精准匹配市场与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实现突破。
  在特种行业领域,公司聚焦国防信息化和北斗三号系统的应用步伐,推出多款面向车载、机载、弹载、授时、手持、指挥、便携等应用场景的北斗三号终端产品,产品竞争力强劲。随着北斗设备和应用加速向北三升级换代,公司北三型号产品已顺利开启订单签订与交付流程,目前公司正着力保生产保交付。车载终端即将完成性能鉴定;机载、弹载等市场全面发力,通过布局多型定制化产品,为市场获取提供有力支撑;各类地面及飞行试验正在稳步推进,多款自研终端产品已完成研制与试验,即将进入鉴定及试生产阶段。
  近年来,公司逐步发力民品业务,不断拓展客户群体和市场区域。在应急领域,公司北斗及天通核心芯片与终端产品正为湖南、湖北、贵州等地提供稳定可靠的卫星应急通信保障。汽车领域的应急通信模组推广进展顺利,公司推出的车载天通卫星终端HTL6903,为汽车制造商及车辆用户提供应急通信解决方案;公司推出的天通HTK1611模组套件,集模块管理、语音、短信等业务功能于一体,正按订单向客户分批交付。
  在交通安全监测方面,公司先后参与福建、贵州、新疆等多个省份的交通边坡试点工作。子公司自主研发的低功耗普适型GNSS接收机表现出色,其在无光照条件下待机30天的卓越低功耗性能获得客户高度认可。此外,公司的智能数据采集终端 RTU 和专业型 RTU、单北斗GNSS监测等设备,具有低功耗、易安装、兼容性强和环境适应性强等诸多优势,亦可广泛应用于应急、地灾、水利、电力、交通、桥梁以及矿山等安全监测场景。
  面对水利、林业、渔业等行业需求,公司持续改进产品,积极拓展市场。智慧水库综合平台全面升级,新增三维场景演示模块、洪水预演模型、无人机倾斜摄影模型等多个模块,配套产品水库APP可在手机上实时监测水库状态,现已在项目中投入使用,为水库安全监测保驾护航。北斗船载产品不断优化,能为出海导航、渔政监管、渔船出入港管理、海洋灾害预警、渔民短报文通信等提供优质服务。
  未来,公司将持续挖掘卫星应用在行业领域的潜在需求,推进卫星应用与物联网、车联网、应急救灾、水利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卫星应用领域的全新发展方向。
  2.仿真测试领域----多项产品实现优化升级,项目取得较大进展
  公司多款航空电子产品性能跃升。公司完成ARINC818总线系列核心产品的硬件平台统型设计,单通道传输速率提升至40Gbps,处于行业领先地位;ARINC664终端板卡速率升级至千兆,支持光纤模式和电接口模式,且能实现高完整性通讯;ARINC664交换机速率由百兆提升至千兆,同时兼容高速光纤和以太网接口通讯。智慧测试平台持续升级,应用方案不断拓展。公司着力提升仿真测试平台产品的国产化和数字化程度。自主研制的1+N数字化试验管理平台以及便捷式仿真机在多个项目中成功推广应用,赢得客户高度认可。飞机铁鸟台、智慧产线、基于MBSE的虚实结合仿真验证系统、移动式飞控航电测试系统等,已在主机所广泛落地应用,公司智慧测试平台的应用边界进一步拓展。多个项目取得较大进展。在仿真测试领域,公司完成国产发动机整机试验台项目的交付与验收,有力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加速发展;成功研制出某型飞机高精度仿真模型,能依据真实飞行气动数据进行精细校验,实现公司数字模型在实体飞机上的首次应用;全年保障完成多个国家重点型号试验任务,攻克数字航空方向业务和技术难点,助力客户行业应用示范工程成功验收,同时深入基地保障国家重点新型号首飞。在民用航空领域,公司承担多项发动机、航电、机电及发动机相关试验项目,研制的民机仿真测试台通过局方MOC4适航审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此外,公司投身多项民航飞机仿真测试试验台项目,提供优质的技术和服务,为民航发展添砖加瓦;前瞻性地启动低空飞行器eVTOL(电动垂直起降)仿真测试台的建设工作,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探索,为开拓低空经济市场奠定基础。在系统仿真领域,公司研制的HWA-SensorIR红外仿真系统性能大幅提升,能精准适配重点型号项目,覆盖多任务场景动态建模需求,该系统的精度通过院所及高校专家组的测评,得到权威认证,已成为标准化产品矩阵核心组件。公司创新推出“智能任务想定+高拟真战场环境”双引擎架构,突破装备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技术瓶颈,可支持多兵种联合作战推演,为战略决策层打造高精度仿真沙盘,提升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公司构建的 4K 级超写实数字战场,可逼真模拟动态气象、电磁环境与多光谱传感器工作场景。同时,公司围绕客户实际需求打造了VR虚拟装备训练平台、智能化训练管理平台、装备运维模拟平台、理论-实践闭环考核平台、数字样机系统可视化平台,全方位满足客户在不同业务环节的使用需求。在智慧水利方向,公司完善了数字孪生水库平台的数据底板、模型库和知识库构建工作,为智慧水利的业务落地筑牢根基,助力水利行业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3.雷达信号处理领域----降本提质步履不停,产品矩阵多维拓展公司深谙成本管控与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在雷达信号处理领域,选取单个项目作为试点,通过梳理流程、整合资源、提高自研比例等举措严控成本。同时,借助公司总质量师管理体系,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精细化管控。通过以上措施,在确保项目高质量交付的基础上,探索出有效经验并由单个项目推广至整体业务,为公司在信号处理领域的长远发展夯实根基。产品研发多点开花,产品矩阵持续壮大:机载系列信号处理平台陆续交付用户使用,深度满足客户需求;平台信号处理板卡首次涉足星载领域,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小型化干扰机硬件平台、侦查干扰算法形成可实用技术成果,公司干扰类产品更加丰富;模块化雷达测试仪进入自动化产线建设领域,具有功能全面、可扩展性强、适配度高等多项优势;新一代测试仪架构的设计论证工作已完成,后续可有望扩展至大批量的干扰机测试、遥测产品测试;通感一体化感知设备初涉民用领域,可应用于6G基站研制厂商产线测试。国产化嵌入式AI计算模块的硬件设计及应用,积累了诸多重要成果,为以后涉足国产AI芯片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4.无人系统领域----项目研制进程顺利,产品交付稳步推进公司针对市场和客户需求进行专项研发和产品优化,稳步推进无人机产品的研发和交付,以满足客户需求。多旋翼无人机集群及服务项目顺利完成产品交付和服务保障,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肯定。特种领域复合翼无人机继续进行生产和测试,即将交付用户使用。面向低慢小反制领域的侦扰捕无人机,推进各分系统综合集成,即将完成功能性能测试,该产品具备系留和自由两种飞行模式的快速转换,以及侦扰与抓捕两种功能,技术创新成果得到了实际应用。公司还开展了面向应急领域的复合翼无人机以及高亚音速靶机等研制,为后续业务的拓展奠定基础。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电子信息产业 销售量   522,594,570.64 659,216,313.49 -20.72%生产量库存量轨道交通装备行业 销售量   23,043,630.98 49,379,278.57 -53.33%生产量库存量其他业务 销售量   1,258,039.40 1,032,777.47 21.81%生产量库存量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行业分类
  无。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报告期内公司注销两家子公司,新设一家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华力创通半导体有限公司于2024年6月注销,公司控股子公司贵州华力创通科技有限公司于2024年7月注销。自两家子公司注销时起,不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2024年9月,公司新设全资子公司西安华力创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万人民币,新纳入合并范围。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北斗+通信”通导融合定位器件项目 通过该产品结合不同应用场景设计出定位终端,并能应用于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行业。 已完成"北斗+5G通导融合定位芯片关键技术攻关,完成芯片流片和测试工作,完成了模组研制及测试。 研制一款基于“北斗+通信”的通导融合定位芯片,并基于此研制集成模组,实现产业化应用。 拓展公司定位导航的能力边界,实现无卫导环境下的精准定位导航,辅助提升北斗业务竞争力。北斗三号短报文射频基带一体化SOC芯片三号短报文射频基带一体化SOC芯片,契合消费类终端对芯片尺寸和能耗的要求。
  该芯片拟采用全国产
  化工艺,有助于提升国内北斗产业的国产化水平。 已完成北斗三号短报文射频基带一体化SoC芯片的流片和各项测试工作,基于此芯片设计生产的模组已经开始销售。 完成北斗三号短报文射频基带一体化SOC芯片的研制,实现芯片出货。 完善公司产品矩阵,推动北斗三号短报文芯片产品进入消费类业务场景,拓展北斗三号短报文的业务方向,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北斗+5G融合终端基带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关技术,进一步提高片。 完成芯片(SOC)设计和前后端设计验证阶段,取得了一些研发技术成果,并通过批量测试研究验证了关键技术及小型化、集成化、稳定性测试。 研制北斗+5G融合终端基带芯片并基于北斗卫星的相关技术和5G的相关技术提供北斗+5G相关解决方案。 增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竞争力,促进公司卫星应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北斗机载终端及地面数据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项目面向商用飞机,依托北斗RDSS技术、北斗RNSS技术,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商用飞机提供的卫星 本项目已结项,详见公司2024年12月26日于巨潮资讯网披露的《关于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 建立起一套拥有完整自主核心技术的航空器导航和定位追踪系统。 有利于北斗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带动北斗产业和航空产业的融合发展,服务北斗系统应用价值;带导航追踪、应急通信、健康管理等服务,提高空管管制效率,使空域资源能够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 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57)   动产业链技术水平提升,推进卫星应用产业化。
  5、现金流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项 目 期末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四川
  云上
  创通
  科技
  有限
  公司 计算
  机软
  硬件
  及辅
  助设
  备零
  售;
  软件
  开
  发;
  智能
  无人
  飞行
  器销
  售;
  导
  航、测绘、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制造;
  导
  航、测绘、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销售;
  导航
  终端
  制
  造;
  导航
  终端
  销
  售;
  卫星
  导航 增资 4,90
  0,00
  务;
  物联
  网设
  备制
  造;
  物联
  网设
  备销
  售;
  卫星
  技术
  综合
  应用
  系统
  集
  成;
  卫星
  移动
  通信
  终端
  制
  造;
  卫星
  移动
  通信
  终端
  销
  售。                         
  合计 -- -- 4,90
  0,00
  0.00 -- -- -- -- -- -- 0.00 50,11 -- -- --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期
  已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已累
  计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2) 报告
  期末
  募集
  资金
  使用
  比例
  (3)
  =
  (2)
  /
  (1) 报告
  期内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比
  例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总额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用途
  及去
  向 闲置
  两年
  以上
  募集
  资金
  金额
  2022年 向特
  定对
  象发
  行股
  票2022年07
  月28
  日 33,00
  0 32,38
  8.65 3,226
  续费495.10万元。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报
  告期
  投入
  金额 截至
  期末
  累计
  投入
  金额
  (2) 截至
  期末
  投资
  进度
  (3)
  =
  (2)/
  (1) 项目
  达到
  预定
  可使
  用状
  态日
  期 本报
  告期
  实现
  的效
  益 截止
  报告
  期末
  累计
  实现
  的效
  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北斗
  +5G
  融合
  终端
  基带
  芯片
  研发
  及产
  业化
  项目2022年07
  月28
  日 北斗
  +5G
  融合
  终端
  基带
  芯片
  研发
  及产
  业化
  因) 1、2024年7月30日,经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公司结合目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将“北斗机载终端及地面数据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巨潮资讯网披露的《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37)。
  2、截至2024年12月31日,北斗+5G融合终端基带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尚处于建设期,该项目于建设期研发形成了部分技术,并在用户验证过程产生了一批基于北斗+5G的产研一体化卫星通信芯片,于2023年及2024年形成销售,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将上述产研一体化芯片计入营业收入,相关成本计入营业成本中。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不适用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适用
   1、公司于2022年10月26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和第五届监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
  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募集资金2,290.61万元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公司独立董事发表了明确同意的独立意见,保荐机构对公司本次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的事项无异议。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预先投入的自筹资金进行了专项审核,并出具了《关于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情况鉴证报告》(致同专字(2022)第110C016405号)。
   2、公司于2022年12月7日召开了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和第五届监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
  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基本户及一般户支付募投项目人员费用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议案》,同意公司在募投项目实施期间,使用公司基本户及一般户支付募投项目人员费用,之后定期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并从募集资金专户划转至公司基本户及一般户,该部分等额置换资金视同募投项目使用资金。公司独立董事发表了明确同意的独立意见,保荐机构对公司本次使用基本户及一般户支付募投项目人员费用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事项无异议。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不适用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适用“北斗机载终端及地面数据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节余募集资金余额合计为2.34万元,为现金管理取得的收益及活期利息收入。鉴于本公司上述募投项目已完成,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本公司拟将节余募集资金2.34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本公司日常生产经营。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巨潮资讯网披露的《关于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57)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募集资金总额32,388.65万元,利息收入503.86万元,已扣除手续费0.33万元,实际使用募集资金28,375.87万元, 募集资金账户注销转出利息收入8.42万元,尚未使用募集资金4,507.88万元,其中:“北斗+5G融合终端基带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未使用完毕的募集资金合计4,505.54万元,募集资金未使用完毕的主要原因为项目尚处于建设阶段,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将继续用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北斗机载终端及地面数据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节余募集资金余额合计为2.34万元,为现金管理取得的收益及活期利息收入。鉴于本公司上述募投项目已完成,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本公司拟将节余募集资金2.34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本公司日常生产经营。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不适用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4年02月22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详见巨潮资讯网披露内容 参见巨潮资讯网 参见巨潮资讯网《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告编号:2024-008)
  2024年05月13日 价值在线(https://ww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线上参与公司2023年度网上 参见巨潮资讯网 参见巨潮资讯网《投资者关
   w.ir-
  online.cn/)
  网络互动     业绩说明会的
  全体投资者   系活动记录
  表》(公告编
  号:2024-
  032)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为加强公司市值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公司市值管理行为,切实维护公司、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公司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市值管理制度》。该制度于2025年4月16日,经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转至华力创通(300045)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