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机器人(300024)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4-12-31
信息来源2024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业
  务”的披露要求公司主要从事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业务,涵盖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到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其中核心零部件包括运动控制器,伺服电机及伺服驱动器等硬件系统;机器人本体包括六轴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机器人应用技术涵盖了工业机器人焊接自动化,装配自动化,物流自动化,可为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锂电、电子、光伏、航天航空及医疗等众多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一)行业发展机遇
  1、机器人与智能制造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World Robotics 2024》报告,202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安装量约为 54.1万台,
  自2021年以来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安装量已连续三年超过 50万台,其中亚洲占比约 70%,欧洲占比约 17%,美洲占比约10%。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约为 27.6万台,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占全球安装总量的比例约为51%。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仍处于较高水平,从短期来看,2024年全球经济发展受到挑战,IFR预计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安装量将保持去年水平;从长期来看,尽管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预计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长期增长趋势仍将持续,受国际市场对自动化解决方案的需求推动影响,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有望在2026年突破 60万台,2022-
  2026年期间,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预计将超 6%。根据 IFR等研究的公开数据分析预测,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突破 200亿美元,其中,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占比约为 40%,预计至202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7%,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或可突破 100亿美元。IFR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 162台/万人,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 470台/万人,超过德国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三。自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已翻了一番,中国制造业自动化水平在迅速提升。图 2019-2024年度全球及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图
  数据来源:基于IFR等研究的公开数据预测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快速发展与动态调整并行的特征。随着产能持续扩张,国内需求出现结构性分化,3C电子、
  汽车零部件等传统领域受益于自动化渗透率提升,保持强劲增长动力,汽车整车与新能源行业承压明显,食品、金属制品等行业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国产厂商通过技术迭代与核心零部件突破,逐步在细分领域扩大竞争优势,推动国产替代进程深化,并借助智能化、轻量化技术升级抢占产业制高点,未来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工业机器人的智能特性,推动机器人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与此同时,海外市场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出口成为行业增长的关键驱动力,虽然
  2024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速有所下降,但“出海”仍为国产工业机器人提供重要发展路径和发展空间,企业势必将持续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国产品牌影响力。近年,国产替代加速,根据 MIR数据,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约为 52.3%,我国内资厂商除在 3C电子、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领域抢占部分外资厂商的市场份额,同时在船舶等一般工业领域积极布局,与外资品牌竞争持续加剧。报告期内,内资厂商的规模化生产效应进一步扩大了成本优势,内资品牌已在市场份额上超越外资,行业主导地位与市场影响力持续强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生产规模为 42.9万套,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全年累计产量为55.6万台,同比增长14.2%。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4年工业机器人全年市场销量约为 30万台,同比略有下降,2024年虽受制造业生产预期下降、市场需求收缩等因素影响,工业机器人市场终端需求增速放缓,但产能扩张推动行业规模持续,根据 GGII预测,2025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将超过2024年,预计达到 32.5万台。
  2、半导体装备
  2024年上半年,半导体产业迎来上行通道,根据 SIA(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全球半导体产业销售额二季度环比
  一季度实现约 6.5%的增长,同比增长约 18.3%,增长势头强劲,四季度销售额环比三季度增长3.0%,上半年增长势头延续至全年,2024年全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 6,276亿美元,同比2023年度实现约 19.1%的增长。2024年,全球半导体制造业 IC销售在第二季度大幅增长,行业下游资本支出趋于稳定,晶圆厂装机容量增加,上半年对人工智能芯片和高带宽内存(HBM)的需求激增创造了强大的推动力,推动了行业扩张;下半年,随着电子、IC产品以及 AI驱动芯片等产业需求的增大,带动了半导体制造业重返快速增长轨道。根据 SEMI相关报告,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达6,972亿美元,同比增加 11.2%,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在2024年将达 1,595亿美元,首次超越手机成为出口额最高的单一商品。
  3、人工智能
  近年来,人工智能作为旨在模拟甚至超越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机系统,受益于核心技术的迭代和算力的突破等因素,
  逐渐从分散的专项技术演变为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跨领域产业生态系统。在诸如机器人、自动驾驶、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扩展,人工智能与各行业间的融合渗透将进一步加深,形成新的生产关系并提升新的生产力,这种趋势将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4)》指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据 IDC预测,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到 6,233亿美元,同比增长21.5%。随着大模型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能力快速迭代,持续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路径变革,全面带动大规模产业升级。随着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向纵深发展,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加速向生产制造环节渗透,加速迈向全方位、深层次智能化转型升级新阶段。
  (二)国家产业政策助力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部署,落实《“十四五”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任务,明确将机器人列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八大重点领域之一,要求突破先进控制、人机协作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大类。加快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产品创新和场景推广为着力点,分类施策拓展机器人应用深度和广度,培育机器人发展和应用生态,增强自主品牌机器人市场竞争力,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自立自强。
  2024年 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强调了创新标志性产品如人形机器人产业要突破机器人高转矩密度伺服电机等核心技术,并重点推进智能制造、家庭服务等领域产品的研制及应用。这些政策共同为人形机器人等的发展指明了技术要点和驱动力,同时也为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向和保障措施。
  2024年 4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重点聚焦先进设备、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等方向,并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大规模设备更新既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随着设备更新具体支持政策落地,以工业母机、刀具、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通用设备需求有望提振。
  2024年 8月,工信部修订发布《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和《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管理实施办法(2024版)》,作为引导性文件,覆盖企业资质、技术能力、质量管理等全链条要求,明确适用于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及集成应用企业,旨在推动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引导企业良性竞争,共同推动工业机器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公司所处市场地
  公司通过 20余年的技术积累与实践,逐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完善产业链,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以智能制造为业务主
  攻方向,为产业升级提供全体系核心支撑,打造了以自主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核心产品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全产业价值链。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从事机器人产业化和实现机器人出口的企业。公司作为国家机器人产业化基地起草并制定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创造百余项行业第一,主导制定的《机器人安全总则》《工业机器人力控制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填补了机器人基础和通用标准空白,推动了机器人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和行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凭借在科技创新、品牌文化、智能制造等方面的优秀表现曾获得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公司是行业内首批中国名牌产品、国家首批 91家创新型企业,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组长单位、中国机器人协会(筹)会长单位。公司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大型一级企业资质、计算机系统一级企业资质。新松公司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获首批中国机器人产品认证证书。公司被认定为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入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报告期内,公司获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分类分级最高(AAA)评级认定,既给予了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突出服务能力的认可,又推动公司规范有序发展与智能化升级;公司工业机器人 SR12A-12/1.46、SR25A-12/2.01、SR25A-20/1.80、SR210A-210/2.65等新机型成功通过欧盟 MD指令和 EMC指令的 CE认证,此次认证意味着公司上述相关新机型已获得欧盟市场准入资格,增强了与欧洲市场技术标准的兼容性;公司入选国内首份“数实融合企业”榜单,凭借深化“机器人+”重点领域应用行动,聚焦典型场景与用户需求,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推动力量;公司成功入选工信部发布的《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企业名单,成为被国家认可的工业机器人行业标杆企业。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冲刺年,也是面向 2035远景目标的筑基之年,在全球局势动荡多变的复杂环境下,国内
  经济稳中有进,展现出较强韧性,在通过“攻坚”破解发展桎梏同时,企业“内卷”“利润收缩”“外部环境波动”等因素仍给未来国内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挑战。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受整体制造业企业生产预期下降、市场需求收缩等因素影响,增速有所放缓,国内政策的驱动加速了行业结构调整,国产替代与外资高端技术的应用形成博弈态势。报告期内,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以及下游市场需求的波动,使得公司整体经营承压明显,面对挑战和困局,公司坚守自主创新、科技自强发展之路,围绕机器人产业链增强主业,在深耕国内存量市场的同时积极发掘海外增量市场机遇,融合国内外资源进一步保障了公司主营业务的平稳发展。
  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实现 41.38亿元,同比增长4.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94亿元,毛利率 14.62%,同比增长0.84%。报告期内公司在营业收入与毛利率均有所上升。
  2024年度,公司各类机器人销量合计约 8,287台。2024年度,公司工业机器人及相关的系统集成业务实现收入约为12.03亿元;公司物流与仓储自动化成套装备业务实现收入约为 7.86亿元;自动化装配与检测生产线及系统集成业务实现收入约为 12.84亿元;交通自动化系统业务实现收入约为 2.81亿元;半导体装备业务实现收入约为 5.74亿元。
  2024年度,公司开展的重点工作具体如下:
  (一)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业务
  1、深耕核心技术“硬实力”,强化创新引领,布局前沿技术
  报告期内,核心技术方面,公司自主研发了机器人智能开发平台,可仿真执行机器人全流程作业功能,扩展性强、
  具备二次开发能力,为实现全面辅助机器人智能系统应用创造了良好基础;公司基于工业机器人在高端汽车点焊领域的深耕,突破了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多车型柔性焊装生产线复杂工艺环节的技术卡点,体现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高性能和稳定性,满足客户对精度、速度的要求;公司对智能编程技术进行升级,通过自研提取算法、构建三维数模逆向还原等,催生大型结构件免示教自适应焊接技术,进一步扩展了免示教场景应用;公司基于新的运动规划算法不断优化并开发新焊接工艺包,实现焊接节拍及焊接质量双提升,满足汽车、船舶、钢构等行业客户的个性化焊接需求;公司自主开发了移动机器人新版控制软件平台,打造了全生命周期的车体软件生态,实现算法的插件化管理和模块解耦,助益研发效率的提升,在降低技术软件开发成本的同时实现快速迭代;公司利用既有优势技术,锚定业界前沿,自研的新一代物流重载环穿系统,攻克 6项关键技术难题,物流堆垛机实现突破性 40M创新高度,创新工艺精度给精准运行提供了全新保障。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秉承开放合作的态度,主要围绕 AI大模型、智能视觉感知、数字孪生、结构仿生等前沿、空白技术领域进行研发。公司 3D视觉通过 SLAM技术+AI,基于 3D激光雷达、视觉、GPS、IMU等多传感器融合的导航方案,对导航传感器从 2D激光到 3D-SLAM进行技术升级,使导航方式更加丰富,通过搭建 AGV流数字孪生系统进行升级,利用 AI方式进行模拟和预判,助力客户提升运维管理效率;通过 AI赋能“天眼”技术,实现全面感知与精准定位,为新场景应用提供创新技术基础;公司自主开发的运动模组,集高功率密度、高速度、旋转机直线模组混合应用功能于一体,可适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内产品。随着在人工智能领域探索的不断深入,为公司跻及运动节拍;自主开发的竖版示教器,给予人机交互模式新定义,进一步降低控制系统成本并提升操作便捷性,为优化标准化机器人产品奠定基础;自研生产的伺服电机转矩性能的增强,助力机器人产品运动平稳性能的提升;加快外购国产减速器在各阶段的测试与验证工作,应用范围实现了从小负载机器人到中负载机器人的全覆盖,提高了大负载机型国产导入率,实现导入机型的量产应用。
  2、聚焦标准产品,加快动能转换
  核心产品方面,公司持续推进标准化产品进程,延伸了标准产品新型号边界,如采取全新结构设计的新型 270KG级
  工业机器人产品满足了高精度与大负载的双重提升、新型 360KG级工业机器人产品采用了新造型设计,提升重负载能力并可应用于粉尘较大的室内外作业环境,扩大了场景适用范围;公司针对金属打磨应用发布了机器人激光焊套机产品,大幅简化客户集成以及使用难度;公司特种机器人领域内的大跨距重载桁架机器人产品首次突破 10M跨距 2吨重载应用、重离子治疗床机器人产品的问世实现了重离子治疗系统国产化的重要一环;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清洁机器人产品,适用于粉尘等污染及狭窄复杂的工业环境,可以同车间内移动机器人一起实现统一调度管理,以适应黑灯工厂作业需求;公司创新技术思维,瞄准智能控制平台的模块化设计开发,将通用部分标准化,可应用于不同项目,既提高软件运行稳定性,又降低现场难度,缩短项目周期,为标准化技术系统模块的推广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3、巩固高端存量市场,突破新场景应用,扩展产业空间
  汽车行业,报告期内,公司工业机器人多工艺打破行业应用,弧焊、喷涂工艺首次在头部车企整车厂主线应用,弧
  焊机器人凭借高精度、焊缝美观在汽车高端座椅领域实现进口替代,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高端应用;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拓展汽车装配产线新的应用场景,首次使用机器人装配自攻螺栓,成功应用于汽车一体化压铸件全自动伺服切换柔性装配产线,大幅提高客户多种产品混线生产效率;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国产机器人在高端汽车点焊领域国产替代进程,突破汽车焊装线复杂工艺环节的技术卡点,体现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高性能和稳定性,满足客户对精度、速度的要求,在国产高端新能源汽车多个基地的焊装线成功批量应用;报告期内,公司成功获得国际知名商用车制造商在国内首个汽车工厂装配及物流项目,涉及多达 25种车型,涵盖多个生产线,包括发动机、齿轮箱、变速器、车桥以及车身装配线,通过部署超 600台不同型号的移动机器人产品,帮助客户实现高效率的生产流程,解决客户痛点,为公司丰富下游车企客户,切入商用车智能制造应用迈出坚实一步;报告期内,公司为国内新能源知名车企客户开发设计了国内首条新能源重卡量产线,结合在重卡装配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经验为客户设计了全新的重卡装配方案,涵盖重卡整车装配以及分装线移动机器人、智能立体化仓储、物料搬运到移动装配全流程自动化的完美配合,实现了工艺的高效流转;报告期内,公司在重卡汽车领域内持续发力,不断拓展国内重卡智能制造市场,依托自主开发的 AGV双车联动技术,为客户量身打造重卡底盘全流程装配线的解决方案,实现现场 70余台双车联动、智能协同作业,在技术上突破协同装配技术瓶颈、在能源系统设计上采用非接触供电与锂电池混合动力模式,兼具创新性,成为国内规模化应用双车联动 AGV重卡项目的典型案例。汽车行业新赛道,报告期内,面向汽车空悬市场的新需求,公司依托技术沉淀,自主研发减震器关键生产工艺设备,成功解决行业设备稳定性低、一致性差等技术痛点,并进一步推进在汽车空气弹簧关键工艺设备的研发工作,在空悬供气单元项目中,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精确的气隙设定提高了电磁阀行程精度、高精度氦检泄露测试保障了空悬供气单元的可靠性,是公司切入下游细分市场的大胆尝试,为未来持续提高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加速高端技术国产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光伏行业,报告期内,公司承接的光伏原材料户外 AGV搬运业务,帮助客户每天承运超 1700托货物,是该领域内首次尝试大规模采用移动机器人产品进行户外场景作业,是公司在该领域户外无人驾驶的成功应用,为进一步深耕光伏锂电行业,报告期内,公司的工业清洁机器人全面进入锂电池市场,囊括锂电池头部企业集采项目,覆盖客户全球20余个基地,涵盖锂电池生产全工序,不断夯实在锂电行业的品牌影响力,为未来持续扩大锂电行业产业链高端市场份额奠定良好基础。工程机械行业,报告期内,公司焊接自动化高端技术应用助力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开通试运营,作为国内较早攻克工业机器人中厚板焊接技术的公司,基于深厚的技术积累,公司创新性融入 3D视觉、点激光寻位、激光焊缝跟踪、免示教等先进技术及应用系统,成功实现了对此项目中体积大、重量高、结构复杂、焊板较厚的大型工件焊接任务,为后续承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开启良好开端。智能交通行业,报告期内,随着沈阳本地地铁新线及沿线的开通,公司通过对沈阳地铁首次出现的高架站、安防集成平台进行全面的创新设计,再次取得地铁综合监控系统项目,极大丰富了在智能交通业务的技术及项目经验;公司积极拓展外阜智能交通市场机遇,实现天津、北京、济南、上海等市场的快速扩张,如斩获天津滨海地铁某线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项目,为客户高架站及智慧车站进行了全面的方案设计,帮助客户实现降低能耗和排放、优化地铁的运营调度和服务质量、缩短建设工期目标,夯实了在智能交通行业的品牌影响力。报告期内,公司在新能源储能项目中,攻克大吨位储能设备室内外转运难题,自主研发应用在 30吨以上级户外重载AGV的液压悬挂重载转向轮系配合液压举升,在非结构化路面仍能保持定位精度,适配客户对储能集装箱的精准装卸需求,对重新定义新能源储能重载物流装备的技术标准具有里程碑意义;报告期内,公司首入玻纤行业,承接硬件成套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建设,树立行业物流仓储超大规模硬件项目典范,打破垄断,未来也将持续扩大与新材料领域客户的深度合作,共同推进行业发展新进程;医疗康养领域,公司通过云网联动搭建智慧康复系统平台,实时收集、监控人体生理指标数据,将人工智能大模型、多模态识别等技术应用于智慧养老领域,为未来进一步拓展医疗康养领域的市场应用提供示范基础。
  4、完善海外布局,加速全球化进程
  2024年,在海外布局方面,公司推动全球布局步伐,新设日本、墨西哥、美国公司。目前公司以东南亚为始发点,
  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德国、日本、墨西哥等世界多国构建营销、服务网络,从产品、技术、人员、服务等多个方面满足客户的本地化需求。在欧洲,报告期内,公司为国际知名车企客户在匈牙利的总装工厂项目提供装配、物流全场景应用服务,涉及总装车间合装线、分装线、物流输送,充分发挥调度平台优势,极大程度提高了系统输送效率,项目方案的可复制性强,在当地具有较好的示范性效应;报告期内,公司与海外战略客户持续开展深度合作,在客户捷克的新能源汽车产线、在波兰的汽车标准装备产品线、立体仓储设备系统产线实施产线改造,“步步为营”,不断夯实海外市场;公司亮相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瞄准海外高端客户,以多元化的机器人产品及成熟应用项目向欧洲客户展示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实力和应用场景。在东南亚,报告期内,公司进驻 3C领域知名客户在越南的工厂,成功突破国产机器人在海外 3C领域的打磨应用,夯实公司机器人技术与品牌实力;报告期内,位于泰国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业园区内,公司携手泰国知名电信运营商强强联合,共同建设的东南亚第一座 5G智能工厂正式投入运营,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立体仓库、机器人工作站、生产线上下料端、原材料来料端之间的高效串联,规划并搭建了新的仓储管理系统和仓储控制系统,极大提高了工厂内的物流运行信息化管理效率。在亚洲,报告期内,公司继新加坡港口的集装箱搬运项目后,充分发挥既有在堆码垛、物料自动化运输方面的成熟技术优势,逐步扩大新加坡机器人市场在下游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下应用范围;在既有的与日本头部汽车零部件客户开展战略合作基础上,公司移动机器人产品也初步进入日本市场。在北美洲,报告期内,公司 AGV智能物流系统赋能北美新能源电池智造市场,重构锂电池生产物流体系,多类型AGV产品能够精准适配关键物流节点,实现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自动化配送,同时 AMR功能模块保障了AGV高效运行,大幅提高客户生产效率,降低人工干预与运营成本,是公司在北美新能源电池行业智能化升级的标杆范例;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在墨西哥地区业务的深入拓展,携手全球知名的轮胎企业、汽车制造企业,为当地工厂提供自动化装配产线、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及立库等机器人产品和智能化服务。在南美洲,公司与国内某大型新能源车企在巴西的移动机器人底盘合装、电池合装项目开展持续合作,互惠双赢,共同巩固、扩大海外市场。近年印度成为全球增长较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之一,带动了新能源电池的产需增长。在印度,报告期内,公司为印度知名电池品牌厂商提供的移动机器人及配套设备成功进驻印度本土新能源市场,助力客户工厂高效准确地完成不同规格的电池卷料、满托盘/空托盘的自动化输送、上下料对接等任务,打造新能源超级锂电企业,获得客户的高度评价,为公司扎根印度当地市场创造良好开端。“出海”战略是海外布局的关键一环,以全球统一技术标准为基石,结合本地化服务体系,验证了公司在海外高端市场的竞争力,更以“中国技术+本地化服务”双驱动模式,为海外市场的深度拓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标准化制定、行业深耕到国际突破三个维度,持续巩固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的全球影响力。
  (二)半导体装备业务
  2024年,半导体制造业随着下游集成电路等行业需求的恢复调整以及 FAB厂稳定的资本支出,带动半导体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半导体整体业务取得亮眼成绩,同时,受益于国内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的浪潮,公司
  积极引入了雄厚的外部资源,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保障了半导体整体业务高质量的快速发展。目前,公司半导体装备产业化应用已初具规模,产品包括大气机械手、真空机械手等系列产品、EFEM、真空传输平台,主要应用于刻蚀、薄膜、离子注入等工艺环节及领域,广泛服务于硅片生产、晶圆加工、先进封装及封装测试等半导体制造全产业链,为客户产业链及供应链安全的稳定提供多元保障,品牌效应显现。报告期内,真空类产品方面,真空直驱机械手已经全面导入终端 FAB厂,两轴、三轴真空直驱机械手均完成在下游工艺设备厂及终端 FAB厂的验证阶段,已批量进入终端 FAB厂量产应用;四轴真空直驱机械手实现自主研发,并完成在设备端客户的应用验证。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了对两轴、三轴真空直驱机械手产品技术的迭代更新,持续提升、优化产品性能。真空传输平台系列产品,包括即真空直驱机械手、真空装载机(VPH)、真空预对准机(ALIGNER)已通过工艺设备厂客户端验证后随其批量导入 FAB厂应用。大气类产品方面,目前设备前端模块(EFEM)、大气机械手已全面导入市场,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自主研发的LOADPORT(晶圆加载机)、SMIF(晶圆装载检测机)在设备客户端完成验证,已能够集成在 EFEM上开展供应销售,并成功进入到终端 FAB厂示范应用;报告期内,定制化产品,如大气 aligner、6/8寸 LOADPORT开始模块化、标准化,逐步为大批量国产化供应提供有力支撑。报告期内,在产品技术的研发迭代方面,公司在原有真空/大气机械手产品的基础上,面向半导体工艺制程和客户端的实际需求,开展新产品的研发与成熟产品的技术迭代优化工作,如全新结构的大气机械手设计,提升了大气环境下特殊工艺的晶圆传输精度;驱控一体化设计优化,提升了工艺设备的产能和空间利用率要求;通过优化软件控制代码,提高机械手整体运动控制的稳定性等。
  (三)股权激励计划与人才战略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2022年,公司实施上市以来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报告期内,公司首期限制性
  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已经成就,公司完成了对 729名激励对象在第一个归属期所涉及的 1,540.8万股限制性股票数量进行归属。公司本次激励计划不仅有助于激发高管及核心员工的积极性,更为公司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供支撑,未来公司将持续完善中长期的激励与考核机制。
  2024年度,公司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育才平台,构建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持续开展员工月度绩效考核,促进组织绩效提升的目标深入人心,使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响应地方政府人才奖励策略,通过公司主动申报获得省市人社部门人才奖励达几十人、获得市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累计超 30人、百人获得各级工程师职称;公司定期举办培训沙龙等活动,人员来自各个业务 BG的技术、研发、管理重要岗位人员,践行全层次的人才梯队培养机制,充分培养年轻化队伍,调动中坚力量,激发青年人创新活力,挖掘核心员工的潜力,为公司未来发展储备更多优秀人才。
  (四)资本运作助力公司孵化发展战略新兴业务
  2024年度,为满足公司半导体装备业务的发展需要,促使公司此业务板块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公司以增资扩股方式
  为下属全资子公司沈阳新松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半导体”)引入包括北京集成电路装备产业投资并购基金(有限合伙)、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中微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岩泉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华海金浦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共 9家战略投资者。本次增资后,沈阳半导体仍为公司控股子公司,通过本次引入战略投资者,一方面促成沈阳半导体与战略客户从业务到资本的深度合作,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加速沈阳半导体系列产品全面实施国产替代的进程,促进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张;另一方面本次增资补充了沈阳半导体持续扩张的运营资金,加速其产能建设和市场开拓步伐,同时也为沈阳半导体持续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障,进一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
  (五)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
  2024年度,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落地有声”,通过深入一线、融入业务,向全员全面渗透、宣贯企业文化理念,即坚
  持以“守正创新、奋斗为本、价值导向、协力致远”为核心价值观念,恪守正道、尊重人才价值贡献、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优势资源协同合作,以创新为公司发展的源动力,实现业绩指标与发展的双平衡。报告期内,公司举办了新松家庭日活动,近百组家庭的公司员工及家属出席了此次家庭日活动,秉承工作与家庭并重的理念,使得员工和家属们感受到了企业浓浓的关怀与深深的谢意,家人的支持与理解构筑了公司坚实的后盾,新松也将用创新与发展为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报告期内,公司甄选“最美新松人”、“新松之星”,通过梳理岗位优秀典型与先进事迹,树立榜样力量,促进员工拼搏进取,驱动公司、员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一般制造 1,139,335,305.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产品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1)报告期内,本公司注销三级子公司阜阳新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2)2024年 3月,本公司二级子公司沈阳新智投科技有限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沈阳新松鼎创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 2,000.00万元人民币。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实际出资。报告期内,本公司将其纳入合并范围。
  (3)2024年 4月,本公司二级子公司新松机器人(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国际”)设立全资子公司SIASUN ROBOT AND AUTOMATION (MALAYSIA) SDN. BHD.,该公司注册资本 99万林吉特。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实际出资。报告期内,本公司将其纳入合并范围。
  (4)2024年 7月,本公司二级子公司新松国际设立全资子公司 SIASUN Japan株式会社,该公司注册资本 3,000.00
  万日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新松国际实际出资 3,000.00万日元。报告期内,本公司将其纳入合并范围。
  (5)2024年 7月,本公司二级子公司新松国际与三级子公司 Siasun Holding (Singapore) Pte. Ltd共同出资成立
  Siasun Robot and Automation de Mexico S.de.RL.de.CV,其中:新松国际持股 99%,Siasun Holding (Singapore) Pte. Ltd持
  股 1%。该公司注册资本 100.00万比索。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尚未出资。报告期内,本公司将其纳入合并范围。
  (6)2024年 8月,本公司设立二级全资子公司南通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 10,000.00万元人
  民币。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实缴出资 100.00万元。报告期内,本公司将其纳入合并范围。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国产机器人汽车焊装生产线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 项目旨在开发以国产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多车型柔性焊装生产线,突破机器人精度保持、点焊质量管控、机器人系统运维、整线多层次任务协同等关键问题,建立多国产机器人协同焊装制造技术体系,并开展分总成级应用示范,实现汽车车身高节拍、高可靠混线焊装制造。 开展大负载点焊机器人本体研制,形成大负载能力部分点焊机器人本体工程样机;
  搭建了点焊、涂胶、弧焊、搬运、螺柱焊等应用于汽车焊装生产线的机器人制造单元及成套装备,在车企客户基地开展了长周期测试验证和优化改进,并已批量导入客户基地产线开展实际生产作业,逐步解决汽车制造装备“卡脖子”问题。 项目以“国产工业机器人汽车焊装生产线”为目标牵引,开展点焊机器人系统可靠性及易用性设计,面向国产机器人的伺服点焊电流精准调控、多阶段电极力控制和电极磨损检测与修磨等工艺适配方法,点焊质量在线感知、多维度检测和自适应控制,机器人焊装系统多源数据传输、多维数字孪生和可溯源运维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国产机器人智能焊装柔性制造系统,借助汽车行业大批量应用经验,进一步促进国产焊接机器人性能水平向国 作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的创新成果,未来将构建以国产点焊机器人为核心、具有全链条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白车身机器人焊装线柔性制造技术体系,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核心自主可控的制造装备,为公司规划布局的工业机器人等核心产品、焊接自动化等应用技术和汽车工业等战略业务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机器人成套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支撑。际前沿看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核心自主可控的制造装备。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整机性能优化与应用 针对我国关节型工业机器人整机性能提升的迫切需求,聚焦国产机器人在高速度、高负载、高精度约束下精准性、动态性、易用性提升,重点突破机器人整机优化设计、机电耦合参数标定与误差补偿、高性能动力学控制、变惯量高速工况主动抑振、高效离线编程和免示教部署关键技术,通过建立工业机器人性能优化的统一架构,实现不同型号产品的软硬件适配,完成国产工业机器人在精度、动态性能和易用性方面的提升,促进典型负载能力国产关节型工业机器人产品性能指标的提升。 优化了工业机器人性能优化统一架构控制系统,实现了统一架构系统对多型号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兼容性适配和优化控制;突破了轻量化高刚度整机优化设计方法,完成大负载传动系统设计以及综合性能驱动的整机优化;突破了基于基座力传感器的标定和动态识别的动力学优化方法,大幅提高了机器人机电耦合参数辨识的准确度;攻克了复合约束下的最优轨迹规划及在线迭代的高精度动力学智能补偿方法,实现了复杂轨迹的高精度跟踪控制;研究了离线复杂运动生成及视觉引导运动生成方法,大幅提升了工业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的编程效率和智能化水平;项目研制的工业机器人等成果已在汽车、机加、卫浴、家电、食品、仓储等多个行业实现了推广应用。 围绕国产机器人整机性能提升总目标,部署并完成工业机器人轻量化高刚度整机优化设计、机器人机电耦合参数标定与位姿误差补偿、高精度动力学控制与变惯量高速振动抑制、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免示教部署技术研究、工业机器人性能优化统一架构与应用验证多项研究内容,建立典型负载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国际对标体系,促进系列化整机产品的技术迭代升级,并通过技术推广与多行业应用,辐射其他种类的国产工业机器人,使国产工业机器人性能比肩国际知名品牌,带动国产机器人向中高端迈进。 作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的创新成果,未来将形成与国产工业机器人兼容适配的软件功能组件和整机性能升级的典型负载机器人系列化产品,为填补高端领域用国产工业机器人技术及产品空白,为公司规划布局的工业机器人等核心产品,焊接和装配自动化等核心业务的高质量和自主可控发展提供关键技术和系列化产品支撑。重症护理智能机器人系统研发 项目成果"重症护理智能机器人系统"研发与推广应用,将有效提高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我国智能化医用机器人的技术水平同时,针对重症患者大都装有多种生命维持和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可有效应对并解决个性化差异大和护理作业环境复杂等难题 项目实现了重症护理智能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发、样机系统集成和第三方检测,重症护理智能机器人整机系统已在当地医院开展应用测试。 为实现安全舒适的高质量护理,重点解决重症患者俯仰侧翻身运动的力学建模及护士与机器人协作进行翻身的人机交互机制、拍背模式/拍背力等因素对排痰作用的影响规律等科学问题,突破护理床机构设计、患者位姿及身体部位识别、拍背力控制、患者生命体征信息及状态的遥感遥测、机器人系统的远隔操作等关键技术,研制适用于重症护理单元的智能护理机器人系统,实现患者状态遥感遥测、唤醒、翻身等体位变换、床 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的创新成果,尚属国内首创,可为公司规划布局的智慧康养等战略业务提供核心技术、创新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支撑。位调节、拍背排痰以及防褥疮等功能,在医疗机构进行应用试验,并获得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机器人精密作业和高精度测量应用验证 项目集成新型宽带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对机器人终端执行器振动的实时监测和位移补偿提高稳定性,填补我国机器人专用加速度传感器的技术空白,推动我国机器人在精密作业和高精度测量等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项目针对目前精密制造中高稳定性加工作业和高精度测量对机器人末端振动的要求,攻克了基于加速度反馈控制的机器人稳定性提升等关键技术,完成了加速度传感器应用验证方案设计,构建了面向大口径光学镜面的原位研抛-测量机器人验证系统,并完成了机器人精密作业和高精度测量应用验证,解决了目前大口径光学元件无法在抛光工位进行原位测量的技术痛点,为提升精密制造效率和质量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项目充分调研大口径光学镜面原位研抛-测量装备对机器人振动的技术要求,对加速度传感器的应用验证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开展加速度传感器与纳米减振云台集成、纳米减振云台与工业机器人集成等工作,构建面向大尺寸光学镜面的原位研抛-测量机器人应用验证平台,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对机器人系统的实时监控和反馈,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系统抛光精度和测量精度。 作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专项的创新成果,未来将形成同时满足机器人振动高分辨力和宽动态范围测量所需的国产化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对机器人终端执行器振动的实时监测和位移补偿提高产品稳定性,可为公司规划布局的工业机器人等核心业务提供全自主可控的加速度传感器产品,推动公司机器人及其成套装备在精密作业和高精度测量等领域的应用拓展。面向智能工厂的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 面向应用于智能工厂的高性能工业机器人,开展国产智能工业机器人控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与驱动、三维视觉传感器、工业机器人复杂作业仿真软件及工艺包的开发;研发智能工业机器人云平台,实现云端智能应用服务;研究机器人整机性能测试与健康评估技术,提高机器人可靠性;研制高性能工业机器人整机,实现智能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及零部件、电子、新能源等典型智能制造领域的产业化推广应用。 项目实现了高性能控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与驱动、三维视觉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研制与国产化替代验证;开展了工业机器人复杂作业仿真离线编程软件,点焊、弧焊、磨抛等工艺包软件包以及智能工业机器人云平台的研制与开发;开展了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与健康评估技术的调研与实施方案的论证,完成了典型负载工业机器人整机本体研制和结构优化设计,为后续产品示范应用及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基础。 持续开展对国产化工业机器人高性能控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与驱动系统、三维视觉传感器、工业机器人复杂作业仿真软件及工艺包的研发;开发出高性能、大负载、优先采用国产化核心部件的工业机器人产品样机,实现重复定位精度的优化;
  智能工业机器人在汽
  车及零部件、电子、新能源等智能制造领域实现产业化推广应用,助力国内机器人产业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和高质量发展。 作为辽宁省2023年创新联合体“揭榜挂帅”重大攻关专项的创新成果,未来将形成较为完备的核心技术、关键部件、整机装备、集成应用等国产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研发及制造技术保障能力,为公司规划布局的工业机器人等核心产品,焊接、装配、物流自动化等应用技术,汽车工业、电子工业、新能源等战略业务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智能技术、产品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支撑。高性能真空机械手及传输平台研制 项目开展面向半导体先进制程工艺设备的高性能真空机械手及高速高精度传输平台技术攻关,对标国外同类产品,攻克产品关键技术,掌握重要零件工艺控制方法,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真空机械手及真空传输平台, 项目攻克了真空机械手振动机理研究与设计优化、晶圆传输高精度位置测量与误差分析、动力学建模及最优轨迹规划等关键技术;开发了高精度晶圆视觉测量装置、新一代控制器与应用软件、高可靠性焊接波纹管、高性能直驱 面向半导体先进制程工艺设备企业对高速高精度、低振动、高真空等国产真空机械手及传输平台的迫切需求,攻克真空机械手振动机理研究与设计优化、晶圆传输高精度位置测量与误差分析、抗扰控制方法、动力学建模及最 作为辽宁省2023年创新联合体“揭榜挂帅”重大攻关专项的创新成果,未来将持续提升国产高性能真空机械手核心技术、关键部件、整机产品等全产业链研发及供给能力,为公司规划布局的半导体装备等战略业务的自主可完成在国产先进制程设备上的示范 应用,解决国内半导体工艺设备厂家国产化需求。 电机与伺服驱动器等核心部组件研制;开展了国产高性能真空机械手及传输平台工程样机研制与核心部组件国产化替代验证,为后续功能性能测试、产品认证和示范应用奠定了基础,。 优轨迹规划等关键技术,开发高性能真空机械手及传输平台产品,取得符合行业要求的标准认证,实现在国产整机装备上的示范应用,为国产IC制造装备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控、安全可靠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及产品装备支撑。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上期相比增长81.29%,主要系本期支付往来款减少所致。
  (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上期相比增长782.43%,主要系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
  (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与上期相比增长113.38%,主要系本期支付的往来款减少,同时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增
  加所致。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主要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信用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确认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损失、支付利息费用、存货减少以及经营性应收增加和经营性应付减少所致。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已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计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2) 期末
  募集
  资金
  使用
  比例
  (3)
  =
  (2)
  /
  (1) 期内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比
  例 使用
  募集
  资金
  总额 使用
  募集
  资金
  用途
  及去
  向 两年
  以上
  募集
  资金
  金额
  2015 非公
  开发
  行2015年11
  月19
  日 296,0
  88.3 296,0
  88.3 11,94
  6.39 237,5
  元。该募集资金已于2015年 10 月到位。上述资金到位情况业经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现已更名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会验字[2015]3708 号《验资报告》验证。公司对募集资金采取了专户存储管理。 2024年度,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为: (1)上述募集资金到位前,截至2015年11月23日止,公司利用自筹资金对募集 资金项目累计已投入 196,884,961.92元,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自筹资金 196,884,961.92元; (2)直接投入募集资金项目1,704,053,792.27元;(3)2019年8月23日,公司对前期使用自有资金进行的研发投入累计 285,553,800.00元统一进行归垫; 同时提取工业机器人项目、特种机器人项目、高端装备与 3D 打印项 目及数字化工厂项目募投项目流动资金合计 189,155,000.00元,上述金额合计为474,708,800.00元。2024年度公司累计使用募集资金2,375,647,554.19元, 扣除累计已使用募集资金后, 募集资金余额为 585,235,425.73元, 募集资金专用账户利息收入233,646,788.25元,募集资金专项账户银行手续费44,534.75元,募集资金专户2024年12月31日余额合计为 818,837,679.23元。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报
  告期
  投入
  金额 截至
  期末
  累计
  投入
  金额
  (2) 截至
  期末
  投资
  进度
  (3)
  =
  (2)/
  (1) 项目
  达到
  预定
  可使
  用状
  态日
  期 本报
  告期
  实现
  的效
  益 截止
  报告
  期末
  累计
  实现
  的效
  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1.工
  业机
  器人
  项目2015年11
  月19
  日 工业
  机器
  人项
  目 生产
  建设 否 98,0
  88.3 98,0
  88.3 11,6
  3 77,3
  因) 募投项目于2019年开始投产,截至2024年底累计实现效益95,614.08万元。募投项目在研发过程中获得国家支持,国家提供资金 16,900万元,该部分资金本应由募集资金投入,因此节约募集资金16,900万元,占承诺投资总额的 7.78%,公司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多家比价择优的方式节约支出,减少了投资额,预计节约金额占承诺投资总额的 5%,上述加总节约资金约为 27,754.42万元,占募投项目投资总额的 12.78%。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可行性未发生重大变化。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 不适用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适用公司已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自筹资金 19,688.50万元,并取得了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已更名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于2015年12 月1 日出具的会专字[2015]3916 号鉴证报告。于2015年12 月1 日,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以 19,688.50万元募集资金置换前期投入募投项目的公司自筹资金。公司独立董事、监事会及保荐机构已对该议案发表了明确的同意意见,公司已于2015年12 月29 日完成募集资金置换事宜。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适用经公司于2021年12月21日召开的第六届董事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和第六届监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公司拟使用不超过28,000万元(含28,000万元)人民币的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占募集资金净额的9.46%,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将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归还募集资金。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不适用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全部存储在公司募集资金银行专户中,按募集资金管理办法严格管理和使用。根据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和第七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公司使用额度不超过人民币6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用于购买投资期限为12 个月以内的保本型理财产品或结构性存款、通知存款、定期存单等。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无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交易对方 被出售
  股权 出售
  日 交易价
  格(万
  元) 本期初起
  至出售日
  该股权为
  上市公司
  贡献的净
  利润(万
  元) 出售对公
  司的影响 股权
  出售
  为上
  市公
  司贡
  献的
  净利
  润占
  净利
  润总 股权出售
  定价原则 是
  否
  为
  关
  联
  交
  易 与交
  易对
  方的
  关联
  关系 所
  涉
  及
  的
  股
  权
  是
  否
  已
  全 是否
  按计
  划如
  期实
  施,如未按计划实施,应当 披露日期 披露索引额的比例       部过户 说明原因及公司已采取的措施北京集成电路装备产业投资并购基金(有限合伙)、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中微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沈阳元初创业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沈阳乾初创业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岩泉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华海金浦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市盛科成果转化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28.57%2024年05月14日 40,000 5,393.24 半导体装备业务是公司主要业务板块之一,本次增资符合公司及沈阳半导体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符合公司长期战略发展目标。
  本次增资
  完成后,沈阳半导体仍为公司控股子公司,不会导致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更。
  公司本次
  引入在半
  导体领域
  内综合实
  力雄厚的
  战略投资
  者,一方面促成沈阳半导体与战略客户从业务到资本的深度合作,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加速沈阳半导体系列产品全面实施国产替代的进程,促进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张;另一方面本 0.00% 公司本次对沈阳半导体实施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暨关联交易的事项是因公开挂牌交易所致,公司严格按照产权交易所要求履行挂牌程序,增资价格以经国资备案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的评估值作为定价依据,最终价格以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确认的不低于评估值的实际成交价为准,交易公开、公平、公正,交易价格公允合理。 是 公司董事兼总裁张进先生现任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公司构成关联关系。 是 是2024年05月09日 关于全资子公司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暨关联交易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30)、关于全资子公司增资扩股进展暨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33)次增资补充了沈阳半导体持续扩张的运营资金,加速其产能建设和市场开拓步伐,同时也为沈阳半导体持续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障,进一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4年05月08日 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个人 机构投资者及中小投资者 公司于2024年5月8日召开了2023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就投资者关心的业绩情况、股价走势、国家政策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发费用投入、市值管理计划、技 公司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发布的《2023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术的创新突破与升级、半导体业务情况、产品未来布局、研发投入、人才培养及引进、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未来发展目标与规划等主要问题与投资者进行了沟通交流。
  具体问题及内
  容回复,详见公司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发布的《2023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年05月31日 公司会议中心 实地调研 机构 机构投资者、辽宁上市公司协会、辽宁省基金业协会 公司于2024年5月31日参加投资者实地调研以及线上投资者交流会议,接受特定对象的调研,就投资者关心的半导体装备业务及下游客户情况、对人形机器人的理解与布局、半导体板块业务资本运作的规划及对公司的影响、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对机器人板块业务出海方面的规划和考虑等主要问题与投资者进行了沟通交流。具体问题及内容回复,详见公司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发布的《2024年5月3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公司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发布的《2024年5月3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年10月28日 通讯会议 电话沟通 机构 机构投资者 公司于2024年10月28日参加线上投资 公司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发布的《2024年者交流会议,接受特定对象的调研,就投资者关心的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情况、各业务板块前三季度新签订单量、全面预算后降本增效效果、海外布局的战略方向及定位、人工智能或人形机器人布局进展等主要问题与投资者进行了沟通交流。具体问题及内容回复,详见公司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发布的《2024年10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10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为切实推动公司提升投资价值,进一步加强与规范公司的市值管理行为,维护公司、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
  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已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并经过2025年4月18日召开的 第八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转至机器人(300024)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